分娩知識,月子飲食,坐月子怎么吃?(二)
分類:孕中系列系列日期:2017-08-16

咪貝網推出的課程將與曹澤毅、高思華、戴耀華、陳寶英、蓋銘英、翟桂榮、鮑秀蘭、魏麗惠、申昆玲、廖秦平、沈浣、張峰、游川、劉東莉等幾十位國內頂級的大牌婦幼保健專家聯(lián)手,擁有500多門豐富實用的婦幼課程,讓更多的寶媽寶爸們能夠獲益。
俗話說的好,“藥療不如食療,藥補不如食補”,對于新媽媽來說,月子飲食是坐月子中不可缺少的項目,孕育分娩的損耗都要靠坐月子期間的飲食補回來。那么具體怎么實施產后進補呢?下面將為大家說一說臨產前吃什么?產后吃什么等有關月子飲食的相關知識。
臨產前吃什么?
1. 臨產早期——半流食
臨盆早期是漫長的前奏,在進產房前8~2小時,由于時間比較長,準媽媽的睡眠、休息、飲食都會由于陣痛而受到影響。為了確保有足夠的精力完成生產,準媽媽應盡量進食,食物以半流質或軟爛的食物為主,如雞蛋面、蛋糕、面包、粥等。
2. 臨產活躍期——流食
子宮收縮頻繁,疼痛加劇,消耗增加,此時準媽媽應盡量在宮縮間歇攝入一些果汁、藕粉、紅糖水等流質食物,以補充體力,幫助胎兒的娩出。身體需要的水分可由果汁、水果、糖水及白開水補充,注意既不可過于饑渴,也不能暴飲暴食。
3. 臨產前——忌食油膩
臨產前,由于陣陣發(fā)作的宮縮痛,準媽媽應學會宮縮間歇期進食的“靈活戰(zhàn)術”,選擇能夠快速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或淀粉類食物,以快速補充體力。由于宮縮的干擾及睡眠不足,產婦胃腸道消化能力下降,食物從胃排到腸道的時間由平時的4小時增加到6小時左右,極易存食,因此,不要吃不容易消化的油炸類或肥肉類等油性大的食物。
產后吃什么?
產后第1餐——恢復體力
如果是正常生產,沒有什么特殊情況的話,稍事休息后新媽媽就可以進食了。產后的第1餐應首選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食物,等到第2天就可以吃一些軟食或普通飯菜了。
1. 補充鐵質
新媽媽在生產時,由于精力和體力消耗非常大,加之失血,產后還要哺乳,因此需要補充大量鐵質?;ㄉt棗小米粥非常適合產后第1餐食用,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補血,并促進產后惡露排出。還應注意的是,哺乳期的新媽媽每天所需總熱量大約比孕前多出l 倍,而產后的前幾天,正是為順利哺乳打基礎的時候。生產時不僅失血較多,也會因流汗損失大量體液,因而在補鐵的同時,可以適當喝一杯溫熱的牛奶,或一碗雞蛋蔬菜湯。
2. 不可忽視小米的營養(yǎng)
小米熬粥營養(yǎng)豐富,有“代參湯”之美稱,產后多吃些小米,能幫助新媽媽恢復體力,刺激腸蠕動,增加食欲。
產后第2餐——補充能量
新媽媽產后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給寶寶進行第1次喂奶,第1次的母乳喂養(yǎng)對于新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開奶越早、喂奶越勤,乳汁分泌就越多。早開奶也有利于較快建立良好的母嬰感情,還有利于產后早期活動,便于惡露排出,子宮復舊和恢復苗條體形。所以增加熱量的攝入,也是新媽媽產后哺乳的需要。
1. 食物要松軟、可口
產后第2餐,僅僅是要幫助新媽媽補充生產時所消耗的能量,所以食物要松軟可口,易消化、好吸收。
很多新媽媽產后會有牙齒松動的情況,過硬的食物一方面對牙齒不好,另外一方面也不利于消化吸收,因此產后第2餐的飯要煮得軟一些,不要吃油炸或堅硬帶殼的食物。
2. 不要太急著喝催奶湯
新媽媽大多乳腺管還未完全通暢,產后前兩三天不要著急喝催奶的湯,不然漲奶期可能會疼的想哭,也容易得乳腺炎等疾病。而且腸胃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快速進補會使得產后媽媽“虛不勝補”,反而會給身體增加負擔。
3. 適量進食雞蛋
如果產后對于第1餐的消化和吸收比較好,第2餐便可開始進食雞蛋。雞蛋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且是優(yōu)質蛋白,消化利用率高,對修補身體有很大好處;雞蛋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以及鐵、鋅、硒、卵磷脂等,這些物質都是產后所需要的,對修補身體的創(chuàng)傷和喂養(yǎng)寶寶是必不可少的。
產后第3餐——補充必需營養(yǎng)
產后的新媽媽需要大量營養(yǎng)來補養(yǎng)身體,其中蛋白質、五谷類、必需脂肪酸是不可少的。
1. 蛋白質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魚、肉、豆、蛋、奶類等,這類食物在被身體消化后,會變成小分子的氨基酸。氨基酸是病后產后補養(yǎng)身體的最佳營養(yǎng)元素。新媽媽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才能讓生產時所造成的傷口快速愈合,并盡快恢復體力。氨基酸還能刺激腦部分泌出讓人心情振奮的化學物質,可有效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
2.B族維生素
含有豐富的B組維生素的食物有五谷類、魚、肉、豆、蛋、奶類,它們能促進身體能量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對產后器官功能的恢復有幫助。
3. 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調整激素、減少身體發(fā)炎的營養(yǎng)素,而且是嬰兒大腦及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必需脂肪酸對新媽媽和新生寶寶很重要。芝麻含有大量的必需脂肪酸,尤其適合產后新媽媽食用。
給剖腹產媽媽的特別建議
1. 術后及早活動
從剖腹產術后恢復知覺起,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24小時后要練習翻身、坐起,下床慢慢活動,這樣能增強胃腸蠕動,盡早排氣,還可預防腸粘連及血栓形成而引起其他部位的栓塞。麻醉消失后,上肢肌肉可做些收放動作,拔出尿管后要盡早下床,動作要循序漸進,先在床上坐一會兒,再在床邊坐一會兒,再下床站一會兒,然后再開始溜達。這樣不僅能增加腸胃蠕動,還可預防腸粘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
開始下床行走時可能會有點兒疼痛,但是對恢復消化功能有好處。術后24小時,新媽媽可以在家人幫助下,忍住刀口的疼痛,在地上站立一會兒或輕走幾步,每天堅持做3次。實在不能站立,也要在床上坐起一會兒,這樣也有利于防止內臟器官的粘連。
2. 注意觀察24 小內出血
剖腹產時,子宮出血較多,術后數(shù)小時內應注意陰道出血量,如發(fā)現(xiàn)超過正常月經量或陰道排出組織,要及時通知醫(yī)生。
3. 預防傷口縫線斷裂
咳嗽、惡心、嘔吐時,應壓住傷口兩側,防止縫線斷裂。
護理人員還可在新媽媽臥床休息時,給新媽媽輕輕按摩腹部,方法是自上腹部向下按摩,
每2 ~3小時按摩一次,每次10~0分鐘,這不但能促進腸蠕動恢復,還有利于子宮、陰道對殘余積血的排空。導尿管拔出以后,最好能增加飲水量,因為插導尿管本身就可能引起尿道感染,再加上陰道排出的污血很容易污染到尿道,通過多飲水、多排尿,可沖洗尿道,以防泌尿系統(tǒng)感染。
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學習婦幼課程。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