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心理輔導發(fā)展
(1)向家長宣傳“理性”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幫助家長克服溺愛孩子的心理,家庭成員對孩子的教育態(tài)度應保持一致,教育方法要得當,以促進孩子的良好個性的健康發(fā)展。
(2)幫助家長走出教育孩子的“誤區(qū)”。引導家長不強迫孩子去做不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事情,重視對孩子進行能力培養(yǎng)。
(3)真誠指導家長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增強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和檢查孩子言行方面的作用;
(4)通過校訊通、微信平臺互相反饋孩子的“表現”,加強對幼兒家、園一致性培養(yǎng)的作用,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5)引導家長多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進行家園一致的良好培養(yǎng)。
少兒心理輔導階段理論
6~11歲——勤勉與自卑
孩子的需要/行為:
這一階段的孩子,會開始于別人競爭及比較。
若在這一個階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老師和家長鼓勵孩子學習并表示孩子與其他孩子有同樣的能力,孩子將會受到激勵而變得有活力。
如果家長未能在這一階段滿足孩子的需要,經常嚴厲地批評或忽略孩子,孩子會不信任自己,或者不會自覺地做事。他會產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別人的感覺。
如果你的孩子長大后避免參與任何的競賽或極度喜歡與別人競爭;覺得不安全及不如別人;對自己或別人吹毛求疵……那么很可能是在這一階段你沒有很好地滿足她/他的需求。
與此階段有關的成人心理障礙:
凡事要求完美;經常拖延及耽擱;不知如何達到目標。
少兒心理輔導小技巧
存在知行脫節(jié)現象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幼兒健康教育”,“幼兒園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健康”。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健全的身體是一個人、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因此保護幼兒的健康,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何謂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指出:所謂健康就是在身體上、精神上、社會適應上完全處于良好狀態(tài),而不是單純地指不患疾病。即健康不僅涉及人的生理、心理,而且涉及社會道德方面的問題,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個方面共同構成健康的整體定義。在幼兒園內,很多教師已經明白健康的新概念,并且也知道維護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然而理念上的重視并未化作行動上的體現。在幼教實踐中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或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qū)現象并不少見,她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保健醫(yī)生或專職心理教育者的事,與自己關系不大,不重視對幼兒的心理健康保護,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紙上談兵。
少兒心理行為問題
品行障礙
(1)說謊
兒童心理專家李佳臻建議,對于說謊現象,父母與教師不能簡單地給予批評指責,而是要了解他為什么要說謊,然后針對他們說謊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給予耐心解釋,幫助他們認識不說真話、不承認錯誤的行為的后果。
(2)偷盜
在教育和糾正兒童偷盜行為之前,必須深入了解其原因,是作為自我吹噓的手段?去的別人的注意?不公平感覺的結果?出于好奇心?等等。要針對這些原因來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才會取得效果。
(3)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常見于父母過分寵愛、百依百順的孩子,也見于缺乏父母關愛或者父母粗暴的孩子。只要通過適當的環(huán)境改變與教育措施,兒童的攻擊行為是可以轉變的。
(4)破壞行為
兒童的破壞行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因為敵對情緒引起報復,發(fā)泄不愉快情緒,在人們面前炫耀自己“能干”等。首先要找出根源,不要發(fā)現有破壞性為就立刻嚴厲批評或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