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表現手法
1、象征,借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征物與被象征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征手法的“托義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后揚,引發(fā)好奇,感情鋪墊,引發(fā)好奇。
高中語文成語
逼上梁山:逼:被迫,不是自愿。比喻被迫起來反抗?,F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安然無恙:安然:平安;恙:疾病,傷害之類的憂傷的事。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天理昭然:昭然:明顯。舊稱天能主持公道,善惡報應分明。
高三語文注意事項:
基于以“雙基”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傳統(tǒng)的那套“字、詞、句、篇、語、修、邏、文”語文基礎知識體系,更多的是著眼于語文能力,是以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的。這里我們提出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出發(fā)點的不同,所構建的知識體系也就必然存在差異。那么,“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之間到底存在什么樣的本質區(qū)別呢?“‘能力’是指人能勝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身條件,重在‘功用性’?!仞B(yǎng)’是指人長期的學習和實踐在某方面所達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雹儆纱丝梢?,“非功用性”是“語文素養(yǎng)”超越“語文能力”的核心所在。從這里可以看出,傳統(tǒng)那套語文知識系統(tǒng)它更多的是定位在一種功利性目標的實現上:如果從課程性質的角度考察的話,傳統(tǒng)的那套語文知識系統(tǒng)它體現的是課程的一種工具性價值。
高三語文知識點:
1、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作用:為塑造形象、表現主題服務。使讀者接受美的陶冶
2、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態(tài)度、個人的意緒和愿望等等,屬于借古抒懷。
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詞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而尋意于言外
3、虛實結合
是指現實的景、事與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一起表達同一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