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如果有捷徑,那就是終身學習
**近我通讀了艾德蒙·莫里斯寫的兩本羅斯福傳記:《領袖的崛起:西奧多·羅斯福》(The Rise of Theodore Roosevelt )和《羅斯福王》(Theodore Rex)。羅斯福并非完美無缺,但他絕對是個魅力無窮的人物,對知識如饑似渴。二十三歲時他出版了**本書《1812年海戰(zhàn)》(The Naval War of 1812),從此就沒有停止過寫作,主題涵蓋談話錄、政治、人物傳記等。莫里斯說,據說羅斯福有段時間每天讀一本書;毋容置疑,正是閱讀和寫作讓他在諸多領域駕輕就熟,更鑄就了他的超凡魅力,從而在任職總統期間多有建樹:建立自然資源保護政策,擴充海軍,建立公平交易法案等等,不一而足。
羅斯福就是一位我們稱之為“終身學習者”的人。于他而言,學習不僅令人身心愉悅,而且是通往事業(yè)成功的捷徑。這是我們許多人都想效仿的習慣。鑒于現代經濟尤其是在技術領域遭受的所有沖擊,《經濟學人》近來主張,不斷地改善更新技能是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的關鍵。高層次的正規(guī)教育與高收入、低失業(yè)率呈正相關。除了實用性之外,學習本身就充滿樂趣。比如參與一個新的話題會令人心情愉快。當與同事或朋友交談時,能信手拈來一大堆有趣的話題并且侃侃而談,確實會讓你信心十足。歷經艱難終于弄懂了一個很難的新題目也會讓人倍感欣慰。
但是,這種持續(xù)不斷、契而不舍的學習不能僅僅是一時興起。它必須成為一種習慣。因此就需要認真地培養(yǎng)。
1.先設想好你期望達到的效果
你是想讀一些新的題材,讓你的談吐或者智力活動更加有深度?還是打算精通某一學科?或是想在日常工作之外緊跟一些**新的趨勢?就我而言,我的閱讀計劃既要涉獵廣泛以滿足我智力探索的需求,也要深入鉆研諸如教育、外交政策和領導力等幾個領域。選擇一到兩個預期效果會幫助你設定可實現的目標,并把習慣堅持下來。
2.基于這些選擇,設定現實的目標
與多數人一樣,我每年會設定一系列目標。然后我會把它們分為若干在一年內要完成的任務(比如在2017年讀完24本書)和需要培養(yǎng)的一些日常習慣、每周慣例(比如每周有五天每天至少閱讀20分鐘)。對長期目標,我會用計劃表來跟蹤;對于日常習慣和每周慣例,我會用一個應用軟件(momentum)來記錄,這個軟件能讓我快速便捷地輸入我的日常完成情況并觀察進度。這些目標把一個想要學習的模糊期望轉變成了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
3.有了目標,再加入一個學習社群
我加入了一個讀書俱樂部,確保我的閱讀計劃進展順利,并且讓達成目標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無獨有偶,我的寫友們都加入了寫作俱樂部,并閱讀和修改彼此的著作。如果你有一些特定的目標,就去參加那些你感興趣的團體,比如每月聚會的外交政策討論小組或者是定期聚會的家具貿易交流小組。你也可以考慮報名參加正式的課程學習,甚至拿個學位,幫助你更深入地鉆研某一門學科,此類課程結構也決定了你需要更加投入。諸如此類的學習社群能夠提升你的投入程度與熱情,讓學習充滿趣味。
4.排除干擾,全力以赴
學習很有趣,但也得下苦功。一心多用尤其是使用科技產品(如手機、電子郵件等等)會讓人很難專心,這幾乎是老生常談了;但是必須專心才能真正地學習。因此你要排除干擾,選擇特定的時間段來學習。不要帶手機,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閱讀。如果你去上課或參加閱讀小組,就手寫筆記,這樣會加深理解和記憶;把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放在車里或其他地方以避免干擾。排除物質干擾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從心理上消除干擾。我發(fā)現定期冥想很有助益,提升了我的注意力,讓我聽講的時候更加專注,增強了閱讀困難書籍的能力。
5.適當地運用科技輔助學習
雖然科技產品有時會成為干擾,但它也可以用來顯著地提高學習效率。慕課(MOOCs)讓學生可以**互聯網接入校園,參加遠程課堂教學,向一些全世界頂級的人才請教。播客、有聲讀物、電子閱讀器以及其他技術工具讓隨時隨地讀書成為可能。我發(fā)現,在通勤或跑步的時候使用有聲讀物,讓我的年讀書量成倍增長。好的播客或iTunes U提供的一些優(yōu)質課程也很適合在忙碌奔走的時候收聽。善用這些工具,結合記錄日常習慣的應用軟件,技術自然而然地會成為你常規(guī)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好奇是人的天性。我們想要學習,然而工作和生活已讓我們不堪重負,以至于我們很少有時間和毅力去好好發(fā)揮我們的好奇心。發(fā)展特定的學習習慣是通往個人幸福和事業(yè)成功的一條路,這種習慣需要自覺建立,認真培養(yǎng)。羅斯福的成就足以證明,終身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約翰·卡拉曼(John Coleman)/文
約翰·卡拉曼是《Passion & Purpose: Stories from the Best and Brightest Young Business Leaders》一書的合著者。
翻譯/譯言網網友玉堂春曉 編校/周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