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網校排名> 新東方在線> 高一語文教案 《蜀道難》
新東方在線 高中教育培訓

高中教育

發(fā)布時間: 2016年05月09日

高一語文教案 《蜀道難》

 

高一語文教案 《蜀道難》

蜀道難教案

1 .文本全解。

(1) 作者與寫作背景簡介。

李白 (701 — 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偉大詩人,與杜甫并稱“李杜”。祖籍隴西成紀 ( 今甘肅秦安西北 ) ,先代于隋末流徙西域。他出生于安西都護府之碎葉城 ( 今吉爾吉斯共和國托克馬附近 ) ,后隨父內遷移居綿州昌隆縣 ( 今四川江油 ) 之清蓮鄉(xiāng)。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 25 歲出蜀,漫游十余年,希冀通過交游干謁的途徑,登上卿相的高位,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天寶元年 (742) 應詔赴長安,但不到兩年,便被“賜金放還”。此后先后漫游了梁宋、齊魯、吳越、幽燕。天寶末,安史叛亂,李白應召人永王李磷幕,王室爭權,李磷被殺,李白株連人獄,獲釋不久又被定罪流放夜郎 ( 今貴州桐梓縣 ) 。乾元二年 (759) 三月行至白帝城遇赦,返回江夏,重游洞庭,皖南。寶應元年 (762) 卒于當涂 ( 今安徽當涂縣 ) 。

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向往建功立業(yè),對唐玄宗后期權貴當國,政治腐化,深為不滿。其詩多強烈抨擊當時的黑暗政治,深切關懷時局安危,熱愛祖國山川,同情下層人民,鄙夷世俗,蔑視權貴;但也往往流露出飲酒求仙,放縱享樂的思想。其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色調瑰瑋絢麗,語言清新自然,為屈原之后,古代詩壇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交厚,杜甫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對他極為傾服。中唐以來,李、杜優(yōu)劣之論,聚訟紛紜。

韓愈云: “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 ( 《調張籍》 ) 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指出: “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郁?!倍嗽婏L不同,而各臻絕詣。有《李太白集》。

此詩大約作于天寶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期間。孟棨《本事詩?高逸第三》載: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四,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盡醉?!比绱苏f可信,則本詩當作于 742 — 744 年前后。天寶中,殷瑤編《河岳英靈集》選此詩,贊為“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調”。

(2) 基本解讀。

《蜀道難》是樂府舊題,屬《相和歌?瑟調曲》。其歌詞內容多寫入蜀道路的艱難險阻?,F存梁簡文帝、劉孝威等人的作品,都寫過蜀道之難,但內容單薄,藝術性不高。李白這篇則以切身體驗為基礎,結合神話傳說、歷史故事,通過豐富的想像、大膽的夸張、雄放的語言和窮極變化的句式、韻律,創(chuàng)造出奇險壯觀的藝術天地,把“蜀道難”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耳目一新。

關于本詩的主題,歷來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有人認為是李白通過蜀道之難,來表達自己的坎坷人生,抒發(fā)失意情懷。也有人說是表達了李白對社會政治前途的憂慮和關切。明代的胡震亨和顧炎武認為“自為蜀詠,別無寓意”。

全詩可分三層來理解。

第一層:開頭至“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主要從側面來描寫蜀道之難。

開首四句是全文的總綱。開篇即連用三個嘆詞,強烈的詠嘆憑空而起,震驚人心,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切入正題。

“蠶叢及魚鳧”以下六句,詩人講述了蜀國、蜀道的歷史。從傳說中的蠶叢開國以來,四萬八千歲未與秦塞往來,太白、峨眉之顛只有“鳥道”可行。地理的阻隔割斷了蜀國與外界的交往,似乎也割斷了歷史。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庇蓺v史講到今日蜀道的來歷,引入五丁開山的神話故事。 “五丁開山”,始有人跡可至的“蜀道”。即稱“天梯”、 “石?!保潆U難程度,不言而知。如此得見地理的險峻,開路之艱難,這為蜀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烘托出艱險奇異的氣氛。

第二層:從“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到“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具體從正面描寫蜀道的峻險高危,表現跋涉攀登之難。

先從古神話說起。 “六龍回日”,是說山峰高聳入云,連太陽神的龍車都無法通過。與險峻的高山相映,更顯出道路險絕的是山下湍激回旋的河流。山巒的高峻險阻,即使善飛如黃鶴,善攀如猿猱,也都為之發(fā)愁。這樣波瀾迭起,將蜀道之難寫得無以復加。

“青泥何盤盤”以下四句,詩人另辟蹊徑,從游蜀者的感受與對游蜀者的安危關懷方面來寫。山道九曲高危,仰首看參、井等星宿,幾乎手可撫觸,不由得叫人呼吸緊張,撫胸長嘆。僅幾個細節(jié)動作描寫,即勾勒出人行蜀道之困危狀態(tài),給人以驚心動魄的感受。

“問君西游何時還”二句,詩人筆鋒一轉,以虛擬問答的方式,借問友人何日歸來,引出旅人面對“畏途”的羈旅愁思。

“但見悲鳥號古木”以下七句,描繪了洪荒叢林中悲鳥的號鳴,月夜子規(guī)的啼叫,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涼孤獨之感,也更讓人感到蜀道之難實難于上青天。以自然環(huán)境氣氛烘托人的主觀感受,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方法。李白在本詩中加以運用,更是想落天外,出人意表。

“連峰去天不盈尺”以下六句,主要從山川之險來揭示蜀道之難,著力渲染驚險的氣氛。 “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 “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詩人先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氣勢,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收到極佳的藝術效果。
第三層:從“劍閣崢嶸而崔嵬”到末尾,寫蜀地形勢的險要和環(huán)境的險惡,表現居留之難。

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睒O寫劍閣雄關的險要。蜀中要塞劍閣,坐落在祟山峻嶺之上。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 30 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兼以猛虎、長蛇, “殺人如麻”,進一步突出其環(huán)境之險惡。

至此,詩篇歸結為望“君”早歸之意。西望錦城,慨嘆蜀道之難,這是作者的感慨,又是行者的感慨,同時也是此詩留給讀者的深切感受。也隱含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后來發(fā)生的安史之亂,證明詩人的憂慮是有現實意義的。

(3) 精華鑒賞。

將神話傳說、想像和藝術夸張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是本詩的最主要藝術特點。三者相輔相成,生動描繪出了蜀道崢嶸崔嵬的面貌和它陰森深邃的氣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艱險高峻和難以攀登的可畏可嘆,還為蜀道涂抹上一層古樸凄涼、離奇迷幻的色彩,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句式靈活多變,語言奔放恣肆,也是本詩一大特點。詩歌句式以七言句為主,又間雜了三、四、五、六、八言等句式,變化頻頻,靈活多樣;語言或勻稱對偶,或散漫舒展,或精煉凝重,或通俗輕快,擺脫了一般詩歌中節(jié)奏統(tǒng)一板滯的現象,造成了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的美感和韻味。詩歌句式和語言的這種特色,正是李白豪放不羈的飄逸個性的體現。

詩歌中三次驚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將自己的強烈感情籠罩全詩,主觀色彩濃厚,給人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之感。隨著景物的描寫,驚嘆之情不斷加強,也使藝術效果逐步得以強化,使詩歌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 習題解說。

(1) 第一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理解詩歌句式與情感表達的關系,體會《蜀道難》句式的獨特韻味。

參考答案:參考“精華鑒賞”第 2 段。

(2) 第二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理解該句在詩歌當中加強主觀色彩的作用,及其造成的一唱三嘆、回環(huán)往復的藝術效果。

參考答案: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句,是該詩的主調。該句在詩中重復三次,每次的作用不盡相同。在開頭,重在表現驀然驚訝的感覺,也使文勢更為突兀;在中間,是表現一種畏懼和發(fā)愁的心理,在文勢上有換氣和振起的作用;在末尾,則表現無可奈何,只得作罷的情緒,使全詩通過這樣的一唱三嘆,讓主調在讀者心目中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3) 第三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掌握蜀道“難”的具體特征,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學會對作品思想內容的歸納。

參考答案:蜀道之“難”主要有三方面的特點。一是高險,表現在太白峰路段。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等句子,都表現這種高險。二是驚險,在青泥嶺路段。 “捫參歷井仰脅息”、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脈崖轉石萬壑雷”等句,便是表現這種特點。三是兇險,主要在劍閣山路段。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等句,均表現了這種兇險的特點

(4) 第四題命題意圖和參考答案。

命題意圖:讓學生深刻理解、把握李白詩歌的主導風格和藝術特征。

參考答案:參考“精華鑒賞”第 1 段。

3 .相關資料。

中唐以后直至今日,人們對《蜀道難》的寫作年代和主旨眾說紛紜。就中以用樂府舊題寫故國山川、別無寓意之說頗為可能。令人詹鏌疑是天寶元年初至長安時送友人入蜀之作,亦頗有可能。在送別詩中以主要篇幅描寫山川風景,在李白本人和其他唐人作品 ( 尤其是七言歌行 ) 中不乏其例。詩的結尾部分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等句,有人據此以為有政治寓意。其實那不過是用左思 ( 蜀都賦 ) 、'張載《劍閣銘 ) 中的成語加以變化,借以夸張山川之險。就如作者 { 天門山銘》中“天險之地,無德匪親”等句一樣,未必是影射時事。

《蜀道難 ) 形象雄偉,感情熾烈,想像豐富,語言夸張。全詩色澤光怪陸離,動人心魄,充分顯示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的特色。詩人從各個角度攝取畫面, 多方面突出蜀道之險。其結構則回旋往復,又層次井然。詩的句式多樣,參以散文句法,節(jié)奏鮮明而富于變化。雖然詩歌竭力描繪蜀道的艱難險惡,但人們讀后并不感到情緒低沉,反而為詩中夸張的描寫、雄健奔放的氣勢所激動,感受到一種崇高雄偉的美。這是因為詩人借助于對蜀道山川的描繪,寄托了自己開闊的胸襟和豪邁的氣魄,體現了向往雄偉不凡事物的精神面貌,因而具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激情。
 

相關鏈接:

高中輔導
高一輔導
高二輔導
高考輔導

×